MIDWAY JOURNAL
N°171

里山藝術風景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2018」④

日本・新潟縣・越後妻有|
20180906


Photo & Text : MIDWAY

執筆之時,藝術祭已剩下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踏入初秋時份的越後妻有相信又將會有另一種氣氛,別了盛夏的悶熱,可以更舒適地參觀戶外的作品。中里、津南這些地區便擁有為數不少的戶外作品,要數今年最受注目的,相信是中國建築團隊的作品「LIGHT CAVE」,所在地是日本三大溪谷之一的「清津峡」,在觀光隧道內,團隊設置了幾組不同的光影裝置,結合當地如畫的風光,成功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至於鄰近長野縣的津南,長期以來都是戶外活動的熱門地點,連 MUJI 亦在那裡開設了一個Camp Site,讓大眾前往感受遼闊的自然景觀。

兩年前在瀨戶內海藝術祭,見識過藝術家塩田千春利用大量舊窗戶堆疊而成的空屋裝置作品,讚嘆不已。擅長把日常物件堆疊交錯的他,在大地藝術祭之中,用棉線縱橫交錯地編織,連結整棟兩層高的古老房子,繩網像是把房子內所有東西封存起來,同時把「家」的記憶也定格於此。整個作品由藝術家本人和村民共同製造,在村子裡生活了兩個星期而完成。

由於人口及出生率減少,越後妻有地區除了房屋被空置之外,也有大量學校廢墟,「最後の教室」是其中一個利用廢校所改建的藝術作品。法國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藉由和當地居民訪談,以他們的記憶與日常生活用品創作出讓人震撼的作品。L形的校舍由禮堂以至三層高的課室都是作品的範圍,各人都隨意參觀,沒有特定的指示,由入口一刻開始已經要開始適應黑暗的環境,以感官去體驗作品。

從二樓傳來的是一陣強烈的心跳聲,利用一下一下的燈光,加上深入人心的心臟跳動聲音,與豊島上「Les Archives du Cœur」使用同一個表達手法,只是巨大的聲響遍佈全校舍,不禁令人驚心動魄。


一直以來,都有外國藝術團隊在大地藝術祭設立自己的展館,達到藝術文化交流的目的,早年在松之山地區的「Australia House」便是一個很出色的展館。在津南邊緣的上郷集落之中,這一年就有來自香港的「香港部屋」。負責建築設計是在百多份提案中脫穎而出的香港建築設計團隊「LAAB」,保持著簡潔低調的外形,嘗試融入當地的住宅環境之中,正門入口天花以幾何形狀拼貼木塊,突顯設計用心,地上向日式庭園借鏡,鋪上小石形成一個獨特的表現場地,而的確在開放期間,來自香港的藝術團隊都會以不同的表演,向日本的居民展示本土文化。

除了門外LED燈仿製「香港部屋」字樣的霓虹燈燈牌、鐵皮信箱外,室內也有一道香港昔日常見的店舖鐵閘,這些代表香港的文化標誌,以來自不同地區的藝術愛好者,能透過近距離的觀賞和體驗,了解香港的地道文化。

「香港部屋」裡有藝術家的居住空間、社區廚房之外,還充當起一個展覽廳,到訪之時正在展出香港藝術家梁志和、黃志恆所創作的《津南遺失博物館》。透過探訪周邊居民,了解從前生命的點滴,在他們的舊照片中找尋容易被遺忘的背影,藝術家透過攝影去重塑這些人物,喚起居民們的舊記憶。


大地藝術祭2018

www.echigo-tsumari.jp/



Using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