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WAY JOURNAL
N°102

日用品之進化

Arts & Science

日本・京都・二条|
20170511


Photo & Text : Midway

Arts & Science一直很難倉卒用一個類別去界定的品牌,是一間選貨店的同時,亦會有自己品牌的服裝系列,甚至有屬於品牌氣味的蠟燭等家品,這都是源於創辦人Sonya Park所建構出來的獨特世界觀。成長於韓國,曾經生活在夏威夷、日本的她,形容自己是個異地文化熔爐下的產物,敏銳的觀察力令她從人們所追求事物的過程中,察覺出具有使用感而獨一無二的形態才最美麗的所在,而這一切或許就是Arts & Science的核心價值。

基本的線條及剪裁是一個載體,細緻而耐用的物料才是一件物品的精髓所在,「低調的奢華」就是Arts & Science給我們的感覺,無論是自家的服飾或是挑選的日用品永遠也一種淡雅的美感在內。曾經只有在東京才有店舖的他們,在2015年起,接連在同樣低調內斂的京都開了三間分店,從衣物、日用品、藝術這幾方面嘗試連結這千年古都的種種美態。

雖然京都三間分店都在不同的時間成立,但都位於同一條間道上,中京區的二條木屋町是一氣寧靜的街道,而店舖所處於的位置就是在靠近鴨川那一邊。最早開設的京都分店在一並列町家當中,屋頂還是瓦片做,是典型的傳統建築。店舖面積不算大,主要售賣Arts & Science自家品牌的衣服及飾物,但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在試身室的位置還是下了一點心思,而最裡面的位置也一如很多京都建築物一樣,做了一個天井透光的庭院,以一道枯枝帶出優雅的氣息。

2016年10月,另外兩間店舖同時在街角的一座古老町家找到落腳點,其中「& SHOP京都」如同青山店一樣,選貨單品取向沒有傾向那一方性別、任何人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來自意大利的手做皮革品牌「m_moria」是首次出現在Arts & Science的店舖之內,手做皮鞋無論是用料、手工甚至是製作用的模具也是最極致的追求,櫥窗內的皮具有如寶石般閃閃生輝。

「& SHOP京都」隔離就是品牌中以發揚傳統工藝為重點的日用品店「HIN」,兩座相連的建築物改建自一棟百年歷史的老町家,結構支柱被保留下來,外牆重新以日本傳統「左宮」技藝批盪牆身,只透過一塊大的玻璃窗與外面的街道接觸,這一點與京都那含蓄婉轉的店舖設計模式一脈相成。早上,玻璃的反射剛好擷取了街外的一道風景,而到了晚上的時間,店內的一線畫面又成了街外人注視的焦點。

與「& SHOP京都」的現代感有點不同,「HIN」的風格偏重於傳統色彩,是一個集合了日本國內不同出色職人之力,才完成的空間,負責建築的是京都的建築設計公司「ikken」,牆身上的玻璃裝飾是玻璃藝術家小澄正雄的作品,和紙窗戶是以「黑谷和紙」聞名的 Hatano Wataru。最驚喜的是平面設計部份竟然找來老牌設計師葛西薰,單單看門外的店名設計,已經感受其細緻所在。

曾經為東京店舖製造展示櫃台的木工職人井藤昌志,再次為「HIN」做出一系列的陳列櫃。在寬闊挑高的空間裡,店舖陳列著一眾出漂亮的工藝品,當中不乏出自京都及日本各地職人的出色作品。二樓的位置就仍為一個藝廊,為店內推介的創作人、藝術家舉行個展。而一直積極與不同品牌合作聯合推出限定商品的Arts & Science,也在京都找來在地的百年茶筒品牌「開化堂」推出一套特別版茶筒,可見創辦人Sonya Park對京都文化的喜愛。

同時,店內也有出售活躍於富山及岐阜地區的小澄正雄所製造的玻璃杯具,每一款也是獨一無二的放在木盤上給客人挑選。淡薄翠綠的玻璃是其特徵,杯子的厚薄要比看上去的輕巧很多,那種具有質感的透明度與和食食材異常配合,完全是看一眼便愛不釋手的名品,花型的水杯已經成為家裡最愛用的日用品了。


Arts & Science

www.arts-science.com


此文章同時連載到以下平台:

【MIDWAY網頁內容更新】Midway Journal N°102 - 日用品之進化 Arts & Science・Arts & Science一直很難倉卒用一個類別去界定的品牌,是一間選貨店的同時,亦會有自己品牌的服裝系列,甚至有...

Posted by MIDWAY on Tuesday, July 4, 2017

【擁有創辦人獨特世界觀的選貨店,獨一無二就是最美的存在】 Every little d「低調的奢華」就是Arts & Science給我們的感覺。無論是自家的服飾或是挑選的日用品,永遠也一種淡雅的美感在內。曾經只有在東京才有店舖的他們,接連在同樣低調內斂的京都開了三間分店,從衣物、日用品、藝術這幾方面嘗試連結這千年古都的種種美態。而每一間分店,都有獨特的巧思,等你去挖掘。#生活選品店 #京都 #東京

Posted by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on  Tuesday, August 8, 2017


Using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