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WAY JOURNAL
N°114 & 115

北アルプス国際芸術祭

JAPAN ALPS ART FESTIVAL 2017

日本・長野縣・大町市|
20170803


的而且確,瀨戶內海藝術祭的成功,開拓了一種結合了藝術、地方土地的展覽模式,讓參觀者在欣賞藝術作品以外,同時都會認識到那片土地,讓那些可能早已被遺忘的鄉間人和事,又再次慢慢地串連起來。這次舉辦「北アルプス国際芸術祭」的城市位於長野縣西北面的大町市。

2001年宣布為山岳文化都市,這個地方雖擁有著珍貴的自然資源、四季分明的景色、清澈的雪融水、乾淨的空氣,但卻因為人口減少及老化等問題,被日本創成會議(Japan Policy Council)列為可能消失的都市之一。可是每位到過這裡的人定必會被這裡的壯麗景象感動過,尤其是作為大町市背景的北阿爾卑斯山脈,由一列高度超過3,000公尺而連綿不絕的群山所組成,無論四季更迭,都已經是這裡的一個象徵。藝術祭名字中的「北アルプス」就是代表了當中的意思。在大會的平面海報中,那幾座在雲霧中若隱若現的山岳大概就是大町市民日常可以看見的畫面。

負責策劃這次展覽的總監是曾經成功為「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帶來不少掌聲的北川富朗先生,希望憑藉他對土地的熱愛及創新,為大町這片得天獨厚的地域帶來多一點的活力。副題中「食とアートの廻廊」所代表的是除了藝術以外,也希望前來的人多認識它,從中表現這帶曾經因為運鹽而繁榮過的飲食文化。在執筆之時,藝術節已經完滿結束,並初步預定三年後會再舉辦一次,無論藝術祭能否達到當初的預期,這裡,就讓我們來一個小小的回顧與總結。

這次「北アルプス国際芸術祭」是以「水、木、土、空」四個大自然的元素為主題,藝術家透過他們對大町市的自然景觀及土地文化的觸感,在幾處不同的區域設置裝置,表達他們的所觀所想。這些區域包括集結了雪山上融雪而來之水的源流區域,擁有三個美麗湖泊的仁科三湖區域,能夠俯瞰全大町市景觀並可以仰望北阿爾卑斯山脈的東山區域,為了水利而建設的水庫區域以及城鎮人口聚集的市區街道區域。由於佔地遼闊,我們選擇了租車自駕的方式去欣賞藝術作品。

這次藝術祭的觀光紀念品設計找來了「minä perhonen」的主理人皆川明先生負責,同樣引用了「水、木、土,空」這幾個元素作為視覺設計的主角,無論是明信片或是T-Shirt都極具「minä perhonen」的色彩,與品牌擅長利用大自然作為設計靈感的風格一脈相乘。

市區街道區域是大町市比較熱鬧的地方,火車站、商店街都處於這一帶,沿著藝術祭資訊中心開展的幾條街頭都佈滿不少藝術作品,商店街的地面都加上藝術創作,平日人流不多的懷舊商店街都因此而熱鬧起來,仍在營業的商店老闆趁著這個機會,都會主動跟到訪的人攀談一番。

高橋治希的作品「北アルプス 高瀬川庭園」曾經在三年前展出,更新過後,以幼線吊起九谷燒製成的陶瓷花朵佈滿整個室內空間,仔細的重現了中國山水畫中「三遠法」這種特殊的透視法。

在另一邊的藏屋裡,藝術家栗山斉利用天然的冰塊融化成水,再變成蒸氣的循環,探討「存在與消失」這個抽象的概念,同時又呼應著北阿爾卑斯山脈附近這個生生不息的循環,在觀賞當中,不少人對於這個強烈的表現手法嘖嘖稱奇。

另一位藝術家「栗林隆」在商店街一座廢置了的單位內,以1/40的比例重現了黑部水壩的模樣,高達兩層樓的藝術裝置即使是一個縮小版也讓人感到震撼,而後來才發現在水壩的後方有一條小路,可以走到展品的另一部份──一個模擬黑部水庫、山脈與雲海情景的足湯,想起來都覺得十分懊悔。

由於大町市處於古代由信濃國通往越後國的「塩の道」之上,因此鎮內保留了不少這個用作倉庫的「藏屋」,許多空置的「藏屋」都被改作藝術祭的展覽場所,希望前來參觀能認識多一點這裡的歷史記憶。

在大町市街內觀賞的時候,發現有不少像這間洋服店的古老店舖,它們彷彿已經十多年沒有變化的模樣,即使如此,他們的門面也是光鮮,店主依舊一樣的招呼客人,時光在那裡有停下來的感覺,在急速推陳出新的世代,這些景物更顯得珍貴。

日本大町市在地理上有一個重要的指示,因為它處於日本斷層帶的糸魚川静岡構造線上,地理上右邊稱為東日本,左邊就稱為西日本,大町剛好是東西交接之地。更有趣的是,由於顯著的岩層移位,地質以至土壤上出現的差異,令到在同一個地區也可以看到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景,西邊是由多個山岳組成的窮山峻嶺,而東邊則是由遼闊且資源豐富的山林盤地。藝術祭座落的地區也覆蓋這些不同地理特徵的區域,因此在走訪藝術品之餘,也可以看到大町地區的不同風景面貌。

大町市東面的八坂地區有大片美麗的竹林,大大小小的村落一點點地錯落在竹林與山坡間的梯田之上,保留著日本原始的風貌,這片美麗景像深深地吸引了初次來訪的俄羅斯藝術家Nikolay Polissky,在得到當地村民的協助下,重新製造他的成名作──以竹、木頭、乾草等大自然材料,加上手工編織而成的巨型個體。

現居於巴黎的瑞士藝術家Felice Varini擅長結合平面及立體,繪畫巨型的視錯圖案,這次,在八坂地區的一條只有三戶人的村落之中,利用一些連續的線條,完成了一幅大小覆蓋整條村落的視錯作品。近看時只是一些折斷不連貫的線條,當走到某一點的時候,便發現房屋、田野像是被幾何遞增的橢圓形所重疊,非常有趣,可見藝術家的想像力非凡。而背後這些老舊日常的房子帶來的反差同樣讓人深思,不知道生活在當中的村民又是有何感想。

在東山區域的鷹狩山山頂,有一個可以俯瞰整個大町市以至北阿爾卑斯山脈的地方。作品「信濃大町実景舎」便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出現,在一座被改造成山洞般的古民家之中,創作團隊「目」利用空間的一致性,領導參觀者的視線聚集於眼前的「絕景」之中。

居住在大町市的摺紙藝術家布施知子多年來創出獨特的「無限折」、「螺旋折」等摺紙技藝及設計,在東山山頂上的作品,就是利用了「無限折」而造出日本傳統枯山水的景致,在全黑的空間中具有一種幽暗脫俗的感覺,作品由一張平面的紙張開始直至一種視覺無限伸延的想像,豪不簡單。

對於海洋有著莫明愛好的藝術家五十嵐靖晃,這次選擇在大町市北面的木崎湖創造一個連結水與湖的作品,同樣與當地居民一起參與,在湖邊的木道上編織向著天空的「組紐」,結合湖與雲這兩項元素,喻意人與人連繫的「Musubi(結)」。木崎湖本身是大町市一個熱門的水上活動基地,擁有廣闊而平靜的水面,一邊背靠著山,這個因為地殼變動而形成的火山湖,長久以來與這片大自然風光共生。

另一邊「源流區域」是大町市以至整個長野縣多條河流的起源之地,北阿爾卑斯山岳上的雪山融雪為山下的土地源源不絕提供生機,藝術裝置「Arc ZERO」利用了這個自然循環的概念,從地下水流中抽取水源,再在一個環型管道上霧化散發出來。剛好圓環建在佛崎觀音寺的太鼓橋之上,便形成一個像走進異世界的入口一樣。


北アルプス国際芸術祭 2017

http://shinano-omachi.jp/


相關文章

[文化/市集]
→ N°26 & 27 - 市集日和
→ N°40 - 松本的民藝與文藝
→ N°68 - 森林書本市 ALPS BOOK CAMP
→ N°79 - 東京蚤の市 第十回 (updating)
→ N°80 - 京都古道具市
→ N°104 & 105 - 體驗初夏文化盛會 森、道、市場(updating)


此文章同時連載到以下平台:



Using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