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WAY JOURNAL
N°114 & 115
北アルプス国際芸術祭
JAPAN ALPS ART FESTIVAL 2017
日本・長野縣・大町市|
2017.08.03|
2001年宣布為山岳文化都市,這個地方雖擁有著珍貴的自然資源、四季分明的景色、清澈的雪融水、乾淨的空氣,但卻因為人口減少及老化等問題,被日本創成會議(Japan Policy Council)列為可能消失的都市之一。可是每位到過這裡的人定必會被這裡的壯麗景象感動過,尤其是作為大町市背景的北阿爾卑斯山脈,由一列高度超過3,000公尺而連綿不絕的群山所組成,無論四季更迭,都已經是這裡的一個象徵。藝術祭名字中的「北アルプス」就是代表了當中的意思。在大會的平面海報中,那幾座在雲霧中若隱若現的山岳大概就是大町市民日常可以看見的畫面。
負責策劃這次展覽的總監是曾經成功為「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帶來不少掌聲的北川富朗先生,希望憑藉他對土地的熱愛及創新,為大町這片得天獨厚的地域帶來多一點的活力。副題中「食とアートの廻廊」所代表的是除了藝術以外,也希望前來的人多認識它,從中表現這帶曾經因為運鹽而繁榮過的飲食文化。在執筆之時,藝術節已經完滿結束,並初步預定三年後會再舉辦一次,無論藝術祭能否達到當初的預期,這裡,就讓我們來一個小小的回顧與總結。
市區街道區域是大町市比較熱鬧的地方,火車站、商店街都處於這一帶,沿著藝術祭資訊中心開展的幾條街頭都佈滿不少藝術作品,商店街的地面都加上藝術創作,平日人流不多的懷舊商店街都因此而熱鬧起來,仍在營業的商店老闆趁著這個機會,都會主動跟到訪的人攀談一番。
在另一邊的藏屋裡,藝術家栗山斉利用天然的冰塊融化成水,再變成蒸氣的循環,探討「存在與消失」這個抽象的概念,同時又呼應著北阿爾卑斯山脈附近這個生生不息的循環,在觀賞當中,不少人對於這個強烈的表現手法嘖嘖稱奇。
另一位藝術家「栗林隆」在商店街一座廢置了的單位內,以1/40的比例重現了黑部水壩的模樣,高達兩層樓的藝術裝置即使是一個縮小版也讓人感到震撼,而後來才發現在水壩的後方有一條小路,可以走到展品的另一部份──一個模擬黑部水庫、山脈與雲海情景的足湯,想起來都覺得十分懊悔。
在大町市街內觀賞的時候,發現有不少像這間洋服店的古老店舖,它們彷彿已經十多年沒有變化的模樣,即使如此,他們的門面也是光鮮,店主依舊一樣的招呼客人,時光在那裡有停下來的感覺,在急速推陳出新的世代,這些景物更顯得珍貴。
在東山區域的鷹狩山山頂,有一個可以俯瞰整個大町市以至北阿爾卑斯山脈的地方。作品「信濃大町実景舎」便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出現,在一座被改造成山洞般的古民家之中,創作團隊「目」利用空間的一致性,領導參觀者的視線聚集於眼前的「絕景」之中。
居住在大町市的摺紙藝術家布施知子多年來創出獨特的「無限折」、「螺旋折」等摺紙技藝及設計,在東山山頂上的作品,就是利用了「無限折」而造出日本傳統枯山水的景致,在全黑的空間中具有一種幽暗脫俗的感覺,作品由一張平面的紙張開始直至一種視覺無限伸延的想像,豪不簡單。
對於海洋有著莫明愛好的藝術家五十嵐靖晃,這次選擇在大町市北面的木崎湖創造一個連結水與湖的作品,同樣與當地居民一起參與,在湖邊的木道上編織向著天空的「組紐」,結合湖與雲這兩項元素,喻意人與人連繫的「Musubi(結)」。木崎湖本身是大町市一個熱門的水上活動基地,擁有廣闊而平靜的水面,一邊背靠著山,這個因為地殼變動而形成的火山湖,長久以來與這片大自然風光共生。
另一邊「源流區域」是大町市以至整個長野縣多條河流的起源之地,北阿爾卑斯山岳上的雪山融雪為山下的土地源源不絕提供生機,藝術裝置「Arc ZERO」利用了這個自然循環的概念,從地下水流中抽取水源,再在一個環型管道上霧化散發出來。剛好圓環建在佛崎觀音寺的太鼓橋之上,便形成一個像走進異世界的入口一樣。
北アルプス国際芸術祭 2017
相關文章
[文化/市集]
→ N°26 & 27 - 市集日和
→ N°40 - 松本的民藝與文藝
→ N°68 - 森林書本市 ALPS BOOK CAMP
→ N°79 - 東京蚤の市 第十回 (updating)
→ N°80 - 京都古道具市
→ N°104 & 105 - 體驗初夏文化盛會 森、道、市場(updating)
此文章同時連載到以下平台: